圖為王能軍在救災現場小心謹慎的操作。 李斌 攝
  中新網福泉8月30日電(李斌 王雪)8月30日16時28分,在貴州福泉山體滑坡災害現場小壩組地段,廣西武警水電第一總隊第三支隊(以下簡稱“武警水電三支隊”)上士王能軍正謹慎地操縱著挖掘機臂桿,在挖掘物輕輕著地的瞬間,挖鬥迅速離開,1具遺體豁然出現。這是他自28日參加救災以來,挖出的第5具遺體。
  8月27日晚,貴州省黔南州福泉市道坪鎮英坪村發生一起山體滑坡,導致小壩和攔馬坳村民組68戶77棟房屋倒塌或被埋。截至8月30日11時30分,滑坡已造成19人遇難,4人失蹤,22人受傷。
  30日,現場臨時指揮部指示,掩埋體還有5具遺體沒有找到,要求水電官兵對寬100米、長1000米左右的塌方區進行地毯式拉網清理,務必最大可能找出遇難者遺體。武警水電三支隊現場指揮、參謀長由淑明把最為關鍵的任務交給了王能軍。
  正在現場救災的武警水電三支隊官兵介紹,由於這次滑坡是山體塌落衝擊水塘,使水如海嘯般席卷房屋村莊,泥沙、石塊充斥著可以躲避的空間,導致埋在山底人員存活率低。特別是前期表層搜尋、中期淺層清理有生命探測儀和搜救犬等手段依托,最後深層掩埋的搜尋,則只能靠設備操作手的細心作風和精湛技藝了。
  30日15時,當王能軍坐上挖掘機駕駛室,把設備開進小壩組地段作業時,周邊自發地圍上一撥撥老百姓。經過幾天接觸,當地老百姓已經深深記住了這個有點黑有點瘦的小伙,因為在他和他挖鬥底下,已經連續4次完成了最後的守望——雖然心中痛苦,畢竟是生者對逝者的最後心愿。在民眾期待的眼神下,王能軍操作更加謹慎起來,生怕一分神就造成遺憾。
  16時,在當地民眾的指引下,王能軍在重點區域把泥土、石塊等近3000方的雜物一點點清理乾凈,這時已形成一個高近30米、寬10米的大深坑,他預感到目標就在不遠處。而這個時候的他,早已滿頭大汗,雙眼都快被汗水模糊。突然,挖掘機受力的石頭有鬆動傾向,掌控不好就有可能使機體傾斜,從而影響到遺體的完整性。他一邊快速地用鏟鬥扣住另一塊巨石,一邊抬大臂收小臂,使重心隨著行走往邊上前移,加上旋轉以及調整履帶方向,終於將設備慢慢停穩。就在這時,前面的廢墟中,出現了前文所提的那具遺體。
  8月的災區氣候多變,時而高溫炙曬,時而傾盆大雨。剛剛結束雲南魯甸震區搶險任務的王能軍,已轉戰貴州,連軸工作近36小時。因為持續作業,他的臀部、腿部已長濕疹,一抓血痕便滲進指甲里。在烈日的炙烤下,駕駛艙溫度高達60多攝氏度,汗珠在下頜經常如同一串串水線。王能軍身上的迷彩服濕了又乾,幹了又濕。
  “搶險就是搶時間,早一秒就能早還老鄉一份安寧。”王能軍道。(完)  (原標題:記者直擊貴州滑坡救災現場:力保遺體完整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n35inip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